开启辅助访问 购买速递币 快速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风格

科研速递论坛

375

主题

5

好友

34

积分

资源版主

低调哥!!

Rank: 7Rank: 7Rank: 7

科研币
145
速递币
740
娱乐币
839
文献值
249
资源值
131
贡献值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08:13: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要 :
网络流行语记载了一个社会的集体精神状态。这种集体精神状态和黑格尔所指出的“时代精神”( Zeitgeist)相关,它沉淀着人们关于某一个时代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集体记忆。

语言符号是集体情感最好的标记物。

网络流行语记载了一个社会的集体精神状态。这种集体精神状态和黑格尔所指出的“时代精神”( Zeitgeist)相关,它沉淀着人们关于某一个时代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集体记忆。

在语言出现之前,人们之间的交流只能寄托于心灵的感应,如果不能将情感附加在一个具体的符号对象上,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将他的感觉从自己的意识中分离出来,并传送到他人的意识中去,任何情感都是与一个人的肌体体和人格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无法分隔,除非人们之间能够面对同样的符号对象,否则就无法进行概念的交换。

在网络交往中,人们的社会交往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等诸多限制,这种大规模的虚拟身体聚集方便了人们之间进行自由而不受约束的社会交往,在这种不分时空的交往中新的符号一旦形成,就成为了比任何一种媒介场景中传播都要广泛的得多的网络流行语。

与传统流行语的生成和传播机制不同,网络流行语通常都是自下而上产生的大众文化符号,经过瞬时传播和网状扩散,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往往代表了社会普通民众对于一个特定时期社会的集体情感记忆。

2011年7.23重大动车事故发生之后,时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的王勇平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的追问时巧舌如簧,当有人质疑铁道部的救援措施是否得当时,该发言人辩称,铁道部相关在事发之后的救援并无不当,至于最后一名获救者小依依的被发现,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等云云,这一含糊其辞的诡辩表态激起了网友们的群体愤怒,许多人用“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造句,以表达对于某些不负责任的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嘲讽和不满情绪。


与以前书面传播中沉默的读者相比,网络交往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个体发声进而促进公共舆论形成的平台空间,这种公共舆论源自每一个网民的参与和共同构建,公共生活在人们内心中所激发出来的力量,最后表现为符号所凝结的一个完整的观念和情感世界,人们感受到的这一内在的集体精神压力时所产生的尊崇心理,都是任何单纯的私人意识状态所无法比拟的,这一力量来自于形成它的无数个体的精神表现。

一些人在网络交往中纷纷援引这样的符号,实际上只不过是社会在借助于他在发声而已,人们在倾听这些声音时会发现,全部声音仿佛来自同一个口吻。网络上形成的公共舆论借助于符号将全社会成员激发的尊崇扩展到每一个个体身上,使人们感受到任何一种个人精神状态都无法享有的权威和尊严。

从近年来流行的“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等网络流行语中可以发现,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在网络交往中对于特定人物和社会事件的关注,这些符号中标记的关注流强度和激发出来的感情流最后都会凝结为代表了一个极其广大范围内群体成员的集体记忆符号。

除了承载一定社会时期的集体精神状态外,网络流行语也是标记参与者新群体成员的身份符号。

符号标记是区分不同群体成员的重要方式,就像宗教图腾将不同的事物赋予唯一的本质一样,符号在其对应的社会成员中激发出来的情感,得以被固定在标记及其标记所反映的事物上。

现实交往中,人们总是从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成员之间因为地域、种族、职业和社会等级等各自享有自己专属的身份标志,当这种社会交往转移到网络场景中时,人们纷纷从具体的地域、种族、职业和社会等级等原先的群体属性中抽离出来,网络交往中每个人被赋予的抽象平等身份产生了一种集体精神生活的狂欢状态,每个人得以摆脱狭隘而庸常的日常生活经验,投入到另一种充满了不同体验的精神欢腾中去,这是一个类似所有参与者狂欢的场所。

在这一公众广场的狂欢中,人们以最近的身体距离,亲昵、友善、平等的对话完成了对自我主体的重新构建。“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的人都需要加入的亲昵的交际。广场是全民性的象征。狂欢广场,即狂欢宣泄的广场,增添了一种象征的意味。这后者使广场含义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狂欢化的文学中,广场作为情节发展的场所,具有了两重性、两面性,因为透过现实的广场,可以看到一个进行随便亲昵的交际和全民性加冕脱冕的狂欢广场。“这种人人平等、友善开展的对话,是“一个完全快乐和无畏的话语,是一个自由自在、坦白真挚的话语。”

“囧”“被就业”“杯具”“P民”“屌丝”“高大上”“白富美”等许多网络流行语就是网友以一种非常口语化、带有粗鄙色彩以及自我卑贱化风格的自我身份象征,它不仅表达了普通民众在一个转型社会中精神上的苦闷和愤懑,网络流行语中这一随意化、非正式的语言风格也暗喻了作为小人物生存状态的无奈,更大程度上,正是在这些符号的使用上,人们在网络交往中实现了相互之间的身份认同,通过一种不平常的、充满个性和自我解嘲风格的语言符号运用,它标记了网民这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边界。

网络流行语是观察人们在网络交往中如何生成符号的一个窗口。大量陌生人在网络上通过身体的虚拟集合创造了一种新的集体精神活动形式,网络分享中生成的符号记载了人们在一定历史社会时期独特的集体精神面貌,也是符号使用者自身标识其新的群体成员身份的新标记,作为一种集体精神生活的狂欢节记忆,网络流行语揭示和解释了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内心困惑、无奈和矛盾等等诸多复杂的社会集体心理状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发布主题 !fastreply!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Translate Forum into English|QQ群:821993|Archiver|手机版|申请友链| 科研速递论坛

GMT+8, 2024-5-15 05:47 , Processed in 0.079249 second(s), 26 queries .

© 2012-2099 www.expaper.cn

!fastreply! 回顶部 !return_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