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87
 - 最后登录
 - 2025-11-4
 - QQ
  - UID
 - 2808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4385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147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25
  
 
 
 
   
- 科研币
 - 13 
 - 速递币
 - 12152 
 - 娱乐币
 - 54417 
 - 文献值
 - 0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0 
  
 | 
        中新社上海4月12日电 题:F1在中国渐遇冷?上赛场推广“速度与激情”仍需思量 
  作者 马化宇 
 
  告别了连日的阴雨,上海在本周末迎来了F1中国大奖赛。“下雨我也会来现场,雨战更精彩”,对于F1车迷王进海而言,前往上海国际赛车场观看F1比赛一向风雨无阻。 
  与王进海一样,本周末前来观看比赛的车迷几乎坐满看台,F1赛车引擎的轰鸣声,让现场车迷体验了一次真实的“速度与激情”。 
  F1中国站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在2004年初登中国后,F1在中国极尽荣光。无论是2006年舒马赫经典雨战夺冠,还是2009年维特尔的横空出世,均被车迷津津乐道。 
  然而F1中国站冠名赞助商常“裸奔”一直为外界所诟病,这显然不符合一项国际顶级赛事应有的“身份”。自2008年中石化结束对F1中国站的冠名赞助后,这项赛事曾连续两年遭遇无冠名赞助商的尴尬。2013年央视停播F1更是一度将此项赛事推向风口浪尖,外界纷纷表示了对F1中国站前景的担忧。 
  记者周末走访上海赛车场发现,大部分前来观看比赛的车迷对此表示理解。王进海说:“F1赛事在中国推广了十几年,确实遇到了一定的问题,毕竟这项赛事的受众还是一个小圈子。但是作为老车迷,只要F1在中国举办一年,我就会来现场观赛。” 
  在赛场内,随处可见手持各大车队队旗的车迷。一旦赛车驶入他们的观赛区域,随之而来的便是欢呼喝彩,旗帜飘扬。对于车迷而言,这项赛事对他们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据赛事运营方透露,F1中国站在票价、服务等方面均采取了惠民措施,以此鼓励更多的车迷进场观赛。 
  上海地铁方面也制定了包括11号线(通往上赛场)缩短间隔、设置临时疏导人员等专项方案,以应对大客流的运输需求。 
  上海关注F1赛事的热情依旧未减。现场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相比于其它体育赛事,F1赛车在女性受众群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像法拉利车手莱科宁、维特尔在国内的人气颇高。 
  F1在中国推行十几年拥有了一批固定受众,如何将上赛场内的“速度与激情”推广普及至赛场外,跳出“小圈子”,拥抱大市场,才是F1在中国需要思考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