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4
 - 最后登录
 - 2019-10-18
 - QQ
  - UID
 - 2253
 - 阅读权限
 - 30
 - 帖子
 - 302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12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2-23
  
 
 
 
   
- 科研币
 - 28 
 - 速递币
 - 1537 
 - 娱乐币
 - 5151 
 - 文献值
 - 7 
 - 资源值
 - 4 
 - 贡献值
 - 0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余金权教授、戴辉雄博士以N-甲氧基甲酰胺为导向基团,采用零价钯作为催化剂,通过最为绿色环保的空气为氧化剂,现场生成具有催化活性的二价钯物种,实现了杂环化合物碳—氢键官能团化新突破。该研究打破了碳—氢键活化中传统的选择性规律,有望在药物分子多样性合成及修饰方面实现应用。近日,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这也是我国大陆地区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科学家在《自然》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中,在药物合成和发现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杂环的存在不仅能够影响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药物分子的溶解度。因此,如何快速构建杂环分子骨架并高效地进行结构多样性合成,受到极大关注。 
 
“如果通过一步简单的碳—氢键活化对杂环化合物进行精准的官能团化,可大大缩短药物分子的合成步骤,实现结构多样性分子的快速合成与修饰,使得快速构建庞大的药物分子库成为可能,将对药物的筛选和发现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戴辉雄说。 
 
他们构建的催化体系实现了56个杂环化合物的碳—氢官能团化反应,显示了对杂环中N、S、P等原子的容忍性和底物结构的兼容性,很好地克服了这些杂原子对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影响。该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效率以及原子经济性,特别是采用空气作为氧化剂,以0.5 mol% Pd2(dba)2作为催化剂在半小时内就能够完成,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