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4
 - 最后登录
 - 2017-3-22
 - QQ
  - UID
 - 1310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1210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34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1-12
  
 
 
 
  
- 科研币
 - 45 
 - 速递币
 - 753 
 - 娱乐币
 - 165 
 - 文献值
 - 7 
 - 资源值
 - 40 
 - 贡献值
 - 16 
  
 | 
12月19日,2013年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布的《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03)》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检测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但国内材料检测机构尚无法满足检测服务市场结构调整的需求。《报告》呼吁检测服务机构加快转型,相关部门要支持检测企业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产品和标准的研发。 
  
据了解,我国检测服务业从少到多、从差到优,已基本形成国有测试机构、外资测试机构和民营测试机构并存竞争的格局。2011年我国检测市场规模1100亿元,预计每年增长15%,2013年达到1455亿元,2014年将超过1650亿元。 
  
《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的测试服务机构大多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的。国内检测服务机构收入过亿元的已经超过100家,食品化学类、机电类、建材建工类、生物类四大领域测试服务实验室总量达到了我国测试服务市场的一半以上。 
  
2013年,我国测试服务业在制造业发展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以北京为例,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内10家代表性检测服务机构今年上半年平均增长率为26.4%。从全国来看,民营检测企业发展迅速,上市检测机构平均增幅超过20%。 
  
《报告》也指出,与国外检测服务相比,国内材料检测服务机构没有形成检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理念,设备资源相对落后,研究开发力量相对 薄弱。此外,我国很多检测机构明显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规模仍普遍偏小,不少企业属低水平重复建设,机构运营方式和服务功能单一,检测服务能力不齐全,市场竞争力和产业互补性不强,无法满足检测服务市场结构调整的需要。 
  
《报告》呼吁,要鼓励龙头检测机构做强做大,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形成政府、科研、教育与产业紧密结构的运作机制,打破材料检测条块分割的行业壁垒,支持检测企业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产品和标准的研发,促进产业链优化整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