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数
- 0
- 性别
- 保密
- 听众数
- 4
- 最后登录
- 2018-3-19
- QQ
 - UID
- 7296
- 阅读权限
- 40
- 帖子
- 2304
- 精华
- 0
- 在线时间
- 257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1-29

- 科研币
- 38
- 速递币
- 799
- 娱乐币
- 21318
- 文献值
- 251
- 资源值
- 0
- 贡献值
- 3
|
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种类可识别糖的跨膜受体,并可选择性地与糖类物质作用从而诱发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学事件。因此,设计并合成可与此类受体高亲和力结合的糖衍生物将有利于靶向释药及特异性疾病标记体系的发展。
基于对肝癌细胞表面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靶向检测的前期基础(Adv.Mater.2013,25,4097,专利公开号:CN103145777A;Sci.Rep.2013,3,2293,专利公开号:CN102875623A;Anal.Chem.2014,86,5502),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研究组与华东理工大学陈国荣教授、贺晓鹏副研究员合作,针对传统酰胺肽骨架易被酶解且水溶性差的问题,合成了稳定、高水溶性的氨氧肽骨架,并应用“点击化学”发展了基于此类新骨架的多价乙酰氨基半乳糖肽模拟物。利用乙酰氨基半乳糖罗丹名染料分子实现了对多价糖肽与ASGP-R拮抗作用的荧光标记,为活细胞跨膜受体与配体作用的原位检测提供了新的光学方法;同时证明了此类化合物具备潜在的血清稳定性(不易被酶解)且细胞毒性低的性质,为糖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核心骨架。相关工作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刊物ScientificReports,2014,4,5513(IF5.078)。
本项研究工作获得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资助。 |
|